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监督工作
锚定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文化建设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崇高使命。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了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首先,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其次,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引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同时,还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

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由之路。要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才能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文化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要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建设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要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加强对文化领域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文化领域违纪违法行为,为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对文化领域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贵州警察学院纪委纪检监察室陈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